近日,一份放假的通知在網上瘋狂流傳。江蘇鑌鑫鋼鐵集團關于放假及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中要求,7月15日起,全員開始放假,后續上班時間另行通知。放假期間,工資按照連云港市贛榆區當地最低工資的80%繳納無機涂料網cnwjtl.com。
外界猜測,這基本等同于全面停產了。鑌鑫鋼鐵產能超過600萬噸,員工近6000余人。2021年粗鋼產量為566萬噸,在全國鋼鐵企業中排第34名,屬大型鋼鐵企業之列。這樣的企業竟然全員放假,自然引人注目。
而據業內人士分析,這并不是個例,未發函官宣實際卻已經放假或降薪的企業也不在少數。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唐山地區主流樣本鋼廠平均鐵水不含稅成本為3111元/噸,平均鋼坯含稅成本4032元/噸。如參照此成本數據,按照3580元價格進行計算,鋼廠平均毛利潤為“-452元/噸”,算上其他費用,賣一噸鋼要虧近500塊錢!
鋼鐵、化工、水泥、焦炭等多個行業進入“虧損時代”
事實上,在2022年已經超過一半的日子里,化工、鋼鐵、焦炭、水泥等多個行業都處于嚴峻的態勢,行業中的企業大半都是虧損的,幾百萬幾億的虧損都剎不住車,生存狀態更是岌岌可危。
鋼鐵:85%以上企業虧損,降薪30%成大招
除了江蘇鑌鑫鋼鐵,某200萬噸規模鋼廠也發布了通知,提出目前市場價格比生產成本還低,成本嚴重倒掛,所以不得不停產檢修,而且并不對后期看好,預計大環境不好將持續多年。為降低管理費用,精簡團隊改革,對自己主動辭職的員工,工資可以發到年底,還會按上一年的獎金去發,由公司主動解雇的,工資只發到本月,留下來的員工,工資減薪30%。
函中提到的困難和危機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蔣建平表示,上半年以來,鋼鐵行業市場形勢整體下滑,85%以上的企業出現虧損狀態,市場價格下行趨勢明顯,產品供大于求,市場價格戰競爭激烈,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巨大挑戰。
5月末,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虧損企業單位數為1784家,虧損企業累計虧損總額281.8億元,同比增加338.3%。截至6月末,中國鋼材價格指數為122.52點,環比下降10.67點,降幅為8.1%,同比下降20.96點,降幅為14.61%。
多家上市鋼企相繼發布上半年業績預告,凈利潤大幅下降成為主旋律,許多鋼企已經出現巨額虧損。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25家鋼鐵企業中,20家鋼企預計上半年盈利同比下降,其中韶鋼松山、三鋼閩光、包鋼股份、重慶鋼鐵、凌鋼股份等5家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減幅度超過80%,還有5家公司出現虧損且預減幅度均超100%。
柳鋼股份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9.5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8.88億元;安陽鋼鐵預計上半年歸母凈虧損將達到7.5億元至9.5億元;太鋼不銹、重慶鋼鐵、本鋼板材等上市鋼企,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預減的幅度都超過了50%。
化工:80多種化工品價格下跌,產銷不旺,企業虧損數億元
近日,80多種化工原材料價格下跌,較年初價格幾近腰斬,且受到疫情影響,多地的化工企業正常運營受到限制,產銷量下降疊加售價下降,化工企業有苦難言,虧損者若干?;ば袠I上市公司的業績也說明了這一點,虧損百萬元者不在少數,上億元的虧損也屢見不鮮。
渤?;瘜W:預計2022上半年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為-1.7億元至-1.8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
上海石化:預計上半年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98億元至-3.58億元,較2021年同期預計將出現虧損;
康達新材:預計2022年半年度凈利潤虧損971萬元~1665萬元,上年同期為盈利2775萬元。
吉林化纖: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8000萬元~9500萬元,同比下降296.23%~333.02%。
三江化工:預期其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的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凈額將介于人民幣7000萬元至人民幣9000萬元,同比減少超過120%。
沈陽化工: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5,000萬元―18,000萬元,上年同期盈利37,633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涂料:訂單荒、壓力大,部分企業虧損千萬“不是夢”
今年上半年原料的漲勢雖不及去年同期兇猛,漲價函也少了很多,但對于涂料行業而言,生產難、運輸難、銷售難的困境仍在持續發酵,且在企業的利潤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今年1~5月,全國涂料行業營收同比降低約1%,利潤總額同比降低約2成。部分企業發布的業績預告也變成了盈利預警,讓人不寒而栗。
飛鹿股份: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1200萬元~185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虧損1988.7萬元-1338.7萬元。
樂通股份:預計公司2022年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虧損700萬元~1200萬元,相較上年同期虧損無較大變化。
盡管眾多涂料企業還未發布中報,但縱觀一季度的情況來看,涂料企業仍在虧損的“不歸路”上一路馳騁。金力泰一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2620.17萬元,同比下降218.88%;亞士創能一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3804.21萬元,同比由盈轉虧;飛鹿股份一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1042萬元,同比下降47.77%……
山東、江蘇、湖北、浙江等多個化工重鎮的涂料企業均表示上游壓力持續升級,且下游沒有訂單和回款難即將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涂料大省廣東的部分涂料廠表示,虧損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家具漆企業動輒幾千萬的虧損在當下根本不算新鮮事。
水泥:報價低至成本線,創下21世紀以來最大降幅
2022年上半年,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水泥價格環比全部下跌,我國南部區域15個省份中,有11個省份的水泥產量降幅是21世紀以來的最大降幅。涉及面之廣,下降幅度之大,歷史罕見。
此外,水泥行業多個上市公司的業績也體現出了整個行業虧損的現狀。
東吳水泥:上半年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將減少至約虧損1994.4萬港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約人民幣2559.5萬元,相當于約2954.6萬港元),減幅約為167.5%。
亞泰集團: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億元至-5.8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5.15億元至-5.95億元。
福建水泥: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800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出現虧損;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9500萬元。
西藏天路: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億元至-1.33億元,同比減少309.99%至292.61%;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5億元至-1.38億元,同比減少333.20%至314.54%。
海螺新材:預計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00萬元至–1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800萬元至-2600萬元。
近期,新疆博樂區域P.O42.5水泥報價180元/噸,創造了今年以來最低價紀錄,相當于是海螺水泥的成本價。市場行情低迷,新建線還頻頻投產,多家水泥價格已逼近成本線。部分企業開始轉向“價格低、銷量大”的銷售模式,用低價水泥搶占市場份額,導致新疆區域市場協同破裂,水泥企業之間惡性價格競爭激烈,價格跌幅過大。
焦炭:5輪提降全面落地,焦企大幅虧損開工不足
焦炭第五輪提降全面落地,從提降到落地僅用一日,現貨價格每噸下跌約200-240元,焦炭五輪下降后,市場價格累計下降1100-1180元/噸,山西地區一級冶金焦價格約2450元/噸,較之前高點此輪跌幅已近30%。
由于焦炭價格持續下跌,焦企出現大面積虧損。前期獨立焦化企業噸焦虧損約在300元以上,第五輪提降后,焦煤價格也有所下行,預計噸焦虧損或接近400元。而且虧損還在加劇,許多焦化廠提出暫停焦炭發貨聲明,也停止采購焦煤。為此,全國11個省焦化企業達成意向,聯合限產50%。
焦化企業開工率不足,部分無副產品的獨立焦化開工率降至40%-50%,有副產品的聯合焦化企業產能也下降了30%左右。只看焦炭的話,生產已經虧損了。7月下旬,由于全國焦化廠虧損持續擴大,大部分企業降低生產負荷,不少企業已經停產。更為嚴峻的是,消息人士透露,在焦炭重鎮呂梁、長治等地4.3米焦爐提前關停,涉及產能高達1000萬噸。
房地產:40多家上市公司虧損,銷售額下跌48%
自年初就進入“黑鐵時代”的房地產企業,更是在業績下滑的路上一發不可收拾,多家企業延遲發布2021年財報甚至面臨被停牌的風險。股債雙殺、業績爆雷、債務違約、評級下調等情況也此起彼伏,一波接著一波的沖擊著房地產行業的根基。
根據近期各上市公司的財報可知,A股市場上已有70家房地產企業預告今年上半年營收情況 其中40家公司持續虧損,21家公司虧損。這70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合計虧損在184億元至261億元之間。
藍光發展、陽光城和中天金融虧損最多,今年上半年預計虧損35億元至46億元。榮盛發展、ST泰禾和中南建設緊隨其后,虧損額在20億元至24億元之間。此外,榮盛發展、ST泰禾和中南建設上半年虧損都超20億元,各企業敘述虧損原因大多數是市場需求下降、銷量下降。
數據顯示,2022年1月至6月,房企累計銷售額均值為356.4億元,同比下降48.6%。這與目前房地產銷售情況吻合,上半年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下降超四成,據報道稱,一些全國性房企正在撤出三四線城市,不顧虧損、加速出清,能撈回多少就撈多少。
多個行業淪陷,虧損者不計其數,誰是罪魁禍首?
除此之外,家電、船舶、電子等多個行業在嚴峻的態勢下,虧損者不計其數。
中國臺灣省唯一商船造船廠——臺船今年一季度虧損1.99億臺幣。業界指出,2008年全球一度有多達934家造船廠,但歷經近10年產業低谷后,許多造船廠不堪虧損、倒閉,如今只剩下約200多家造船廠。
諾唯真郵輪控股披露第二季度業績,凈虧損從去年同期的7.178億美元收窄至5.093億美元,調整后凈虧損從7.147億美元收窄為4.783億美元,合每股虧損1.14美元,高于華爾街每股虧損0.86美元的普遍預期。
美國電動車企業Rivian公布,截至6月底止第二季度虧損擴大至17億美元,每股經調整虧損1.62美元,市場預期虧損1.63美元。
西門子第三財季凈虧損16.6億歐元,攤薄后每股虧損為2.06歐元,第三季度西門子能源的資產減記導致該企業近12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軟銀在剛剛過去的Q1財季(3月至6月),虧損3.16萬億日元(約合1600億元人民幣),創下季度虧損紀錄。這已經是軟銀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創紀錄虧損。上一季度,軟銀虧損了2.1萬億日元(約合1100億元人民幣)。
有著147年歷史的消費電子巨頭東芝,公布了截至6月底(2022年4月份-2022年6月份)的第一財季業績,其第一財季營業虧損48億日元,這是東芝近兩年來首次出現季度虧損,上年同期凈利潤為145億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企業將導致業績虧損的“元兇”指向“疫情影響”,而原料短缺、成本上升、物流困境等上游難題,以及經濟嚴峻、下游疲軟、貨款難回等下游痛點被列在了業績斷崖式下滑的“幫兇榜”上。就眾多企業對未來的行情預測來看,三季度乃至四季度這些問題或無法被迅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