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特朗普上臺以來,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必然會對行業以及總體市場環境的發展變化造成一定的影響,我們需要以更加全面客觀的視角來看待。
01定性
一是長期性,是戰略層面的涉及全局和未來發展態勢的,而非局部的、短期的戰術層面的對抗。二是復雜性,對于全球兩大經濟體而言,雙方在具體應對上都有比較豐富的手段,余地底牌都比較多無機涂料網cnwjtl.com。三是妥協性,階段性競合將成為常態,結果不是輸贏,而是不斷的妥協,直到雙方“完全融合”。我們一定要從發展的角度,而非對抗的角度;從變化的角度,而非靜止的角度;從戰略的角度,而非戰術的角度;從全球的角度,而非區域的角度,來看待中美之間的貿易戰。
中美之爭的關鍵起因,皆是因為兩國都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問題,最終決定兩國之爭的勝負手的,不是誰能干倒對方,而是誰能解決各自內部的問題。誰能加快改革、激活市場、持續發展,解決自身問題,誰就是真正的贏家。純粹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美國的問題,實際上比中國更難解決,我們看到美國當前在政治、軍事和經貿上所推行的單邊主義思路政策,也并非只是針對中國,而是針對所有的大國,可見美國所面臨的問題更大更重。 受傳統二元觀念影響,當前論及輸贏的論調比較多,實際上從發展角度來看,更多的是平局,是妥協,是在妥協中融合。沒有絕對的輸贏,也不會出現絕對的輸贏。我們必須清楚的看到,中國已經融入全球,因此有能力不會讓自己輸,而美國的目的其實也是為了解決自身的發展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個贏字所能概括的。
02影響
1、宏觀國家層面
一是面對美國政府挑起的貿易戰,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早已明確表示,將研究采取四項措施,緩解企業在中美貿易摩擦中受到的影響,其中包括:持續評估各類企業所受的影響;把反制措施中增加的關稅收入用來緩解企業及員工的影響;鼓勵企業調整進口結構,比如增加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汽車的進口;給企業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和法律權益保護。
二是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今年以來連續兩次定向降準也表明貨幣適當寬松已經成事實。美元緊縮政策全球收水,中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大與美元匯率的差距,通過外匯管制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也不過是短期之舉。
三是全球市場,各國雖然都認為美國是第一強國,但也都并不希望出現一個一家獨大的美國,并且大家也不希望中美任何一方出問題。中國是最大的單一國市場,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誰出問題,全球都受不了。此次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解決必然是通過談判和妥協,最終達成一種動態的平衡和相互制衡。各國的選擇都主要是基于自身內因的考慮,大家都是成年人,雖然會受美國外因的影響,但美國的外因畢竟是次要的。
四是中國的經濟短期會因此受到影響,但長期來看是利好,因為貿易戰必然會推動中國經濟的進一步改革,會迫使政府更加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更加放開市場管制和出臺更寬松的扶持政策;其次它會讓我們更加客觀冷靜,更加重視戰略,尤其更加快速而深入的融入全球。
2、中觀行業層面
一是從市場容量角度來看,美國出口少了,自然會促進行業對其他區域的出口。因此市場會進一步分散,但總體需求容量的影響不大。
二是從行業競爭角度來看,貿易戰會加劇產業(行業以及下游行業)的競爭,尤其是原本己進入存量市場階段的國內市場。
三是會進一步促進產業布局在全球范圍內的調整變化,尤其會推動中國內地企業向東南亞外遷,并不得不加速實施全球化發展戰略。
四是從產品技術角度來看,貿易戰有可能對行業技術的發展進步造成一些影響和制約,至少就意識形態而言,必然造成在研究與應用上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性。但我們也要認識到,美國是高度市場化的,美國企業與美國政府是兩碼事。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貿易戰也必然會大大激勵本土企業加大自主技術的研發與投入,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產業配套能力。
3、微觀企業層面
一方面,對于加增關稅的行業企業而言,無非只能通過如下幾個方面來應對:
1)有足夠毛利空間自身消化,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逐步壓縮出口美國份額,同時開發其他區域出口或者內銷市場。
3)在中國之外的落后地區比如東南亞設廠,實現異地出口,合理避免關稅?;蛘咄ㄟ^行業組織,統一集資在東南亞建立統一的集散組裝工廠,最大化的避免單獨設廠的巨大投入和風險,最大化的降低運營成本。
4)通過行業協會或當地政府支持,出口美國產的獲得貿易戰專項補貼,以及在此段發展轉型期獲得相對寬松的政策支持。
另一方面,對于上游供應商企業而言,能做什么呢?
1)依托海外工廠,最大化的為海外建廠的下游企業提供建廠及合作便利。
2)依托內銷市場的積累,為轉型拓展內銷的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量身定制的開發產品、內銷企業交流與考察服務支持等。
3)對于規模型規范企業,為進一步降低制造成本,給予必要的合作支持,比如針對出口品類給予一定的價格補貼、專項研發更具性價比的產品以及專項設計更高效的解決方案等。
4)全力配合下游企業獲得政府專向補貼以及相關政策支持,全力承擔力所能及的相關服務。
總而言之,在具體應對方面,中國商人是精明與謹慎的。比如工廠外遷,短中期而言大部分的企業不大可能將國內工廠連根拔掉,將生產全部搬到海外。東南亞會逐漸成為中國總廠分支的簡單加工或者組裝包裝車間,領取當地的產地證,照樣出口美國。因此為適應新的形勢,接下來中國有可能的制造結構是分散制造,將核心制造核心技術留在國內,國內工廠也因此可以精簡提升,于東南亞國家做最后的組裝或簡單的加工制造與包裝,并進行出口。
因此美國人搞關稅以及反傾銷,其實只是促使中國企業在經營上增加了“麻煩和成本”,非但短期起不了關鍵的作用,從中長期而言對中國的企業是利好——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經營能力,并大大促進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戰略。我們會看到,這些增加的成本逐漸會由美國人買單。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早已不是一年兩年了,過去二十幾年的經驗證實,美國對中國搞關稅和反傾銷政策之后,企業和產業并沒有回到美國本土,只是挪個地兒,還是由國外進口,而且不管是哪里,背后還是中國人。
當然,除了將分散制造之外,市場端也要考慮分散,不能太專注單一市場單一產品。市場分散,當然從生產、管理到市場營銷都比較累,但這樣子才不會隨時被人卡住脖子。我們必須注意,今天美國人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增加10%,明天可能會增加到25%。二十多年前由于臺海危機引發的貿易戰,十幾年前對實木臥房的反傾銷,今天對櫥柜、浴室柜、床墊的反傾銷,明天可能還會對沙發、餐桌椅等反傾銷。因此不管多苦多累,我們的企業必須要考慮實施“后端分散生產,前端分散市場”的全球化經營發展模式,這也是必然的一個趨勢。
03啟示
中美貿易戰的持續深入與發展變化,將進一步促進我們在對過去進行反思的前提下,面向未來獲得啟示。
一是市場是無形之手,變化越來越快,越來越難以預測,但是仍然要進行預測,靠的不是方法和工具,而是宏觀哲學和微觀直覺,是綜合理性與感性的判斷。對于有能力的企業而言,確實應該建立一定范圍內的研究職能,以形成一套基本的預防或行動反應機制。我們不但要預見挑戰,預見到宏觀形勢和行業的趨勢變化,并且要將這樣的預見在微觀層面進行具體化的落實。
二是發展戰略非常重要,無論是國家、行業還是企業層面,沒有戰略的牽引,發展無法持續,必然被動盲目、無法聚焦和造成巨大浪費。貿易戰提醒我們在提升國內占用率的同時,必須加速跨國化的進程——由被動的局限于國內,到主動的實施海外及全球化戰略,更加注重自主技術的研發,更加深入的參與全球分工與協作,構建產銷研全球化平臺,實施“后端分散生產,前端分散市場”的全球化經營發展模式。
三是要有更大的夢想,足夠的決心、毅力和洞察力。要善于抓住發展良機,因為市場最難的時候,也是最體現能力、機會最大的時候,這個時期的認知和行為選擇是關鍵性的。
四是我們所面對的永遠是如何進一步擴大和深入開放的問題,永遠是如何與時俱進,如何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對照政治和經濟現狀,我們可以提升的空間和潛能巨大。